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经济视野 > 债券债市研究 > 文章

宋雪涛:疫情走势决定政策形态

时间:2020-04-05    点击: 次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意大利是欧洲的疫情核心,在意大利全国封城(3月10日)之后的第3周(14-21天),意大利基本确认了新增确诊人数的峰值。西班牙和法国成为欧洲的第二疫区,目前新增确诊人数仍在爬坡阶段。德国通过大范围检测和充足的医疗资源准备,已经度过了疫情的高峰。美国由于检测能力大幅提升,确诊人数仍在大幅上升,4月1日全美累计确诊已经超过20万。

随着美国上下动员起来应对疫情,采用社交距离、快速检测、停工停学停商等强控措施后,病毒的基础传染数(R0)会出现下降。根据华盛顿大学(Univ. of Washington)的预测,全美新增确诊人数的峰值将在4月中旬出现,纽约州的峰值更早。4月中旬之后,在维持社交距离规定的情况下,新增确诊人数将出现缓降。5月底疫情大致稳定,6-7月开始逐步恢复经济。

武汉、美国、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疫情曲线斜率对比(D1=100例,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我们控制住了疫情并开始复工复产,但海外疫情仍然在持续,而且有极大的不确定性。第一,经过了第一波发生在中国和东北亚的疫情和第二波发生在欧洲和北美疫情之后,第三波发生在亚非拉(包括已封国的印度)的疫情可能会有数以亿计的感染人数,可能造成远高于前两波的死亡率和被动群体免疫,以及全球农产品和必需消费品产业链的供应中断。第二,今年10月之后北半球的流感季再来,但正常研发疫苗流程需要12-18月周期,而且已知COVID-19是单链RNA病毒,较强的变异性会降低疫苗的有效性,因此下半年可能要先后面对亚非拉的疫情倒灌和流感季的无疫苗防护,国内疫情可能卷土重来。

在海外仍在扩散且不能寄希望于疫苗的情况下,至少应该做好疫情可能是长期性和周期性的思想准备,做好与病毒长期共存的医疗准备。我们面临的是公共卫生危机,而且可能是长期的公共卫生危机,因此控制疫情是所有问题的核心,如果疫情得不到控制,再多的货币和财政政策都是隔靴搔痒。由于我们对病毒仍然有很多未知,对疫情的持续时间和影响范围也是未知的,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下,宏观政策的锚是病毒的传播特点和疫情的持续时间,政策的路径将是复杂的和动态的。

疫情给政策留下了几道开放式问题。第一,当前最急迫最重要的是就业和民生。大量消费服务业的劳动人口因疫返贫、因疫失业;中小微企业现金流断裂、倒闭破产;受疫情影响,出口企业上半场停工停产、下半场客户砍单,特别是消费电子、纺织服装等可选消费品行业的经营问题、就业问题。这些都不是靠钢筋水泥固定资产就可以解决的。从投入产出表计算,建筑业和出口行业的重合度很低,也很难让服务业劳动人口转行去从事建筑业。当然适度有效的投资托底对经济增速是必要的,但不能刻舟求剑地认为就业要靠增速,增速要靠投资。

第二,在抗击疫情的策略上,中国采用了消灭病毒的歼灭战,欧美采用了压平曲线的持久战,后者的重点是减少人传人以推迟峰值出现时间,用有限资源应付疫情,但也可能有曲线失控的风险。防疫双轨制的结果是大多数中国人缺少抗体,在没有疫苗的情况下,如果开放国门,疫情的输入风险上升。但如果持续严格控制输入,出口和产业链的断裂风险会上升,如何平衡疫情的输入性风险和出口产业链的断裂风险是个问题。

第三,疫情最困难的时间3-5个月就会过去,但疫情带来的恐惧会改变人对于未来的想法——自保大于经济,逆全球化可能加速。疫情对全球产业链至少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一些和国家安全、基本民生关系紧密的商品,比如口罩、呼吸机、抗生素、原料药等可能会“去全球化”,生产部门回归本土;另一方面,全球产业链的集聚化趋势可能会加强,对于世界的不确定性,产业链的完备和集聚是重要的免疫力。因此,在这个背景下,政策需要考虑的是如何保护全球供应链的安全,如何保持中国产业链的完备性,如何顺应全球产业链的集聚化趋势等问题。

对于政策来说,这些问题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远大于锚定在某个静态增长目标上的数字填空。对这些问题的政治考虑,甚至要大于经济考虑,所以中国采取保留政策空间的态度,既是在观望海外的疫情和经济情况,从长计议以在国际政治中获得更多筹码,又是实事求是对症下药,为解决当前最紧急最重要的就业、民生、二次抗疫等问题留有余地。病毒的狡猾和凶猛,决定了政策需要灵活和前瞻,有效应对未来疫情走势的不确定性,提升医疗系统的冗余度,不仅有利于增长、外贸、就业和民生,也能吸引全球资金流入中国。

文章来源:《衰退VS刺激,变在4月?》(4月2日)

风险提示

经济环境恶化、货币政策传导不畅、逆周期政策超预期、海外疫情发展超预期

?团队介绍

宋雪涛??宏观团队负责人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特邀项目研究员,著有多篇学术论文、人民银行工作论文、CF40系列丛书等。

向静姝

伦敦商学院硕士,主要负责海外宏观和大类资产配置研究。曾任Man Group AHL(伦敦)量化分析师。

赵宏鹤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硕士,主要负责国内实体、经济政策和金融市场研究。

微信扫码,打赏一下

支付宝扫码,打赏一下

您的赞赏,就是我的动力!

上一篇:假如甘肃银行也有永续债

下一篇:雅居乐集团评级展望遭下调 短期偿债压力面临考验

冀ICP备19037477号  |   QQ:304765718  |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广场  |  电话:喜欢此域名可致电13522849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