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25 点击: 次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原标题:LPR“按兵不动”,我国货币政策为何定力十足?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特约评论员李宇嘉 3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最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均未下降,分别保持在4.05%和4.75%的水平。而在此前,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多国央行纷纷宣布降息,可谓掀起了一波全球性的“降息潮”。 在此背景下,中国央行依然保持定力,背后逻辑是什么呢? 笔者注意到,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资金链的冲击,自2月3日央行启动净投放、逆回购以来,再加上支农和支小再贷款、普惠金融定向降准,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相对充裕,货币市场资金利率也处于历史低位。3月18日以后,隔夜利率跌破1%并继续下探,有望再次步入“0时代”。3月20日,DR007(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利率)创出了0.79%的史上新低,DR007是反映市场资金面松紧程度的代表性指标,其利率水平创下新低,也说明当前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 疫情之下,部分行业曾一度生产停顿,有的即便现在逐步复工复产,但由于复工复产率不可能一下达到以前的水平,因此工资、租金、利息、库存等支出还要继续受影响,需要货币宽松来纾困资金链,特别是受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实际上,不管是疫情本身导致的经济活动骤降,还是疫情防控对供给和需求端的冲击,都是因为物理限制,降低了人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基本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货币作用于需求的效用有限,货币是中性的。纾困资金链的一揽子措施密集布下,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充分体现前期公开市场投放、普惠降准等对LPR的影响。 因此,作为LPR定价的基准,3月16日央行例行MLF操作,中标利率为3.15%,与2月份持平。这也意味着新一期LPR将保持稳定。但即便如此,在前期持续宽松的环境助推下,实体融资成本仍将处于下降通道。今年2月份,一般贷款利率为5.49%,较2019年12月份下降了25个基点;3月份,预计实体贷款利率还将下降,而2月份5年期以上LPR下降的效应也将滞后反映,3月份首套房贷款利率将大概率下降。总之,支持复工复产和经济发展的货币基调不会变。 LPR未降,特别是5年期以上LPR未降,也反映出一个问题,就是管理层不希望地产过度繁荣,冲击正处于复工复产关键期的企业资金面,以及企业上下游的正常循环。以房地产开发投资为例,今年前两个月,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6.3%,下滑确实比较大,但其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却从2019年底23.97%,反弹至30.4%。资金面好转叠加各地纾困楼市引致的预期好转,楼市已出现明显回升的迹象。 与此同时,Wind数据显示,今年1~2月,国内房企债券融资2484亿元,为近六年来次高(仅低于2018年),同比上升36%。而资金面好转,已开始利好地产,除了开发投资相对反弹外,土地市场复苏更明显。根据世联地产统计,1~2月全国土地出让规划建面同比下降25.6%,土地出让金仅下降6.0%,可见地价还在高位。1~2月,全国宅地成交楼面价3032元/平米,同比增长28.9%,其中一线城市成交金额同比上升42.4%,上海、广州都诞生了高价地块。 再看楼市销售端,根据克而瑞的统计,目前全国楼市整体呈现稳步复苏态势,重点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量逐步回升,第十周(3.9~3.15)全国43个重点监测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达259万平方米,比上周增长7%,相较第七周增长159%,基本恢复至去年四季度周均成交量的六成水平。其中,一、二、三四线城市,最近一周商品住宅成交量分别达到去年四季度周均成交量的53%、64%、70%。可见,回暖逻辑和过去一样,从一线城市向外辐射。 笔者认为,应对疫情,该投放的资金都投放了,剩下的就是要疏通货币传到渠道,激发微观主体活力,观察政策效果,引导银行体系适当向实体经济让利。当前,不少国家进入“零利率”“负利率”时代,而我国货币政策保持定力,坚持不刺激、不放水的“双不”原则,中美10年期国债利率差(无风险利差)已经接近200个基点,这有助于资本流向我国。 总之,疫情过后的经济抓手很多,这也是我国经济潜力和韧性的表现,加上复工复产的推进,因疫情而延后的消费需求释放等,经济正在转向正轨,这也决定了我国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不刺激的定力。 (作者为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 责任编辑:李铁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