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刚上市不久的首药控股,近日交出了上市后的首份成绩单: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仅为708元,亏损5066万元。 对于一家上市公司来说,一整个季度的营业收入还不足千元,这实属罕见。是否少写了一个“万”字呢?带着疑问,e公司记者联系到首药控股董事会秘书张英利,得到的回应是:“是真实的数据,但这应该不是主营业务收入”。 公司尚未有产品上市销售 今年3月份,首药控股-U登陆科创板,主要从事小分子创新药的研发。目前公司所有产品均处于临床试验及临床前研究阶段,尚未有产品上市,尚未产生产品销售收入。 对于今年一季度实现的708元收入,首药控股董事会办公室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这是出售一台报废机器所得。 记者发现,尽管一季度营业收入甚微,但仔细研究首药控股的财报可以发现,公司的现金流量表里却写着“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200万元”。 对此,张英利对记者解释道:“这个200万元是去年的应收款,但是今年一季度内到账的”。 那么,既然公司至今尚未有产品上市销售,又何来的应收账款呢?以及公司去年每个季度都能实现两百万元至四百万元不等的营业收入,这又该如何解释呢? 对此,张英利对记者解释称,公司目前尚没有获批上市销售的药品,已经取得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是与正大天晴等公司合作研发所产生的合作开发收入。 “我们跟正大天晴的新药项目合作,是按照‘首付款+里程碑+上市销售额分成’的模式,公司主要负责临床前候选药物的发现及筛选,在完成小试合成工艺交接后,与正大天晴合作进行后续的 GLP 毒理实验、临床研发及商业化。” 张英利说道,只有在合作研发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时,对方才会相应地支付里程碑付款。今年一季度公司还没有这样的里程碑事件发生,所以暂时没有收入。 还有另一个问题,既然没有收入,那首药控股的账上资金能维持公司多久的正常运转呢?对此,上述董事会办公室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公司账上资金是充裕的。 财报显示,截至一季度末,首药控股的货币资金还有13.97亿元,其中大部分资金来自IPO募集资金。 从首药控股的财务报告来看,公司的支出主要来自药物研发和员工薪资,2019 年至2021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8466 万元、-9317万元和-1亿元。 如果按一年所需1亿元现金计算,首药控股的账上现金还可以维持14年。这是在首药控股还没推出药品上市的前提下计算的,后续如果公司药品获批上市,情况更将好于此预期。 在研新药达22款 作为创新药企,首药控股深耕小分子领域,研发以抗肿瘤新药为核心方向。截至2021年底,公司共获得159项发明专利,研发管线共有22个在研项目,均为1类新药。其中完全自主研发11个,合作研发11个。 虽然还没实现药品上市,但公司研发管线丰富,涵盖多种肿瘤适应症及II型糖尿病等领域,其中已有多款产品进入关键性临床阶段。 据首药控股2021年报,公司核心产品第二代 ALK 抑制剂 SY-707 、第三代ALK 抑制剂 SY-3505和 BTK 抑制剂 SY-1530 均已进入临床试验。去年10月份,SY-707 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和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及其他实体瘤的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得国家药监局通过。 此外,公司自主研发的拟用于治疗肝细胞癌(HCC)、胆管癌等消化道肿瘤的 FGFR4 抑制剂 SY-4798、拟用于治疗 RET 阳性肿瘤(如非小细胞肺癌、甲状腺癌等)的 RET抑制剂 SY-5007、拟用于治疗胰腺癌、卵巢癌、乳腺癌、肺癌等多种实体瘤的 WEE1 抑制剂 SY4835 均于去年进入临床 I 期研究。 其中, SY-5007 是第一款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国产选择性RET 抑制剂。 难能可贵的是,首药控股不但药物研发坚持自主创新,临床体系也已实现从外部 CRO 为主转向公司内部控制为主的临床研究模式,整体临床推进速度明显提升。公司已实现全链条自主研发,对外部管线引进的依赖度较低。 由于每年新增癌症患者病例数持续增长、抗肿瘤治疗方法不断发展,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及预测,2019年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达1827 亿元,预计2024年将达3564亿元,至2030年进一步增长至6605亿元。 反弹行情下的专属投资礼包!投资VIP权益、188元现金红包,100%中奖>>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马婕 |
上一篇:政策暖风频吹,4000只个股上涨!这些公司业绩超预期,股价暴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