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远川投资评论 2010年,可以称得上是黄金一代成长风格基金经理的“入行”元年。这一年,一批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开始了他们电新行业的研究员生涯。 这一年,姚志鹏磕完毕业论文《中国光伏风电比较研究》后,在嘉实基金实习,对投资颇感兴趣的他,一年后正式入职嘉实,开启了他的基金生涯。几乎同时期,杨锐文进入公募,在景顺长城研究电力设备、新能源等新兴板块;周应波结束第一份互联网产品经理的工作,进入证券行业;李晓星则告别了工作4年的外企,在2011年2月加盟银华,担任新能源及TMT行业研究员。 这些年轻人,也都在日后成为了各自平台在新能车、半导体、高端装备等新兴行业上的中流砥柱。 2011年,刚加入嘉实不久的姚志鹏,先是看空了光伏行业一年,建议卖出,到了2012年底,姚志鹏率先感知光伏行业出现转机,便在公司内部做了个股推荐,并继续对新能源产业保持着紧密的研究和跟踪。 直到2014年,他感觉“热血沸腾的时代要来了。” 当时,看到特斯拉销量上升的姚志鹏,激动地发了一条朋友圈——“能源革命一定会到来,且时间不远”。谁知道,姚志鹏反被主流卖方机构给怼了,券商分析师只觉得他“太过乐观”,整个产业中间环节还有诸多条件限制,比如电网稳定性、成本等问题尚未解决。 但是姚志鹏依然坚定地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并开始参与嘉实智能汽车、嘉实环保低碳等创新产品的契约编写,为产品发行做准备。就这样,姚志鹏开始了他的基金经理之路,并成为最早挖掘“宁组合”的管理人之一。 作为这一代成长风格的基金经理,姚志鹏有着怎样与众不同的经历?又是如何经受住牛熊考验的?他对新兴行业又会有哪些深刻认知呢? 01 个人经历:探索创新 在进入公募行业之前,姚志鹏曾在实业待过三年多时间。从北大化学系毕业后,对半导体十分感兴趣的姚志鹏,先是进入了东进半导体化学工作,后又跳槽去了世界顶尖半导体材料公司——康宁,并在那里学习了生产管理,还参与了康宁在中国设立子公司的全过程。 不过,“当总监、带徒弟”的生活让姚志鹏略感乏味,决定“回炉再造”的他又去清华念了一个MIT国际工商管理硕士,并开始转战投资业,进入了嘉实基金实习。 由于每天都会摄取巨量的市场信息和行业知识,姚志鹏兴奋不已。2011年,实习一段时间后的姚志鹏拒绝了职位和薪水更高的科技企业offer,以应届生的身份正式进入嘉实,开始研究电新、材料、化工、有色等行业的投资机会。 每一步路都不会白走,丰富的实业经历让姚志鹏的投资更加谨慎与客观。一方面,在企业摸爬滚的日子里让他对企业家的人性复杂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使得姚志鹏在投资一家公司时动作更“慢热”,只有经过长久相处他才会下重注投资。 另一方面,姚志鹏深知企业运作过程中,无论上到管理层,还是下到员工,也都有自己的“信息茧房”,只能熟悉自己负责的那部分工作。他不苛责企业,也不寄希望于专家能告诉自己所有答案,而是坚持深入调研——向财务会计了解企业成本变化、去采购部和供应链了解供应链管理。 从研究员到基金经理,再到如今的成长风格投资总监,姚志鹏在嘉实一待就是12年。 追求变化的性格、对工作趣味性要求较高的姚志鹏能在一家公司工作如此之久,离不开个人目标和公司愿景的契合。用姚志鹏的话来说,当很多机构在靠交易搏杀时,他能够感受到嘉实投研团队的底蕴和产业布局的前瞻。 对于新能源相关领域的研究,嘉实其实早已躬身入局,这也为日后姚志鹏参与国内第一只智能汽车主题基金——嘉实智能汽车的产品设计、最早地挖掘到“宁组合”的投资机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更让姚志鹏欣喜的是,公司并不拘泥于让他研究新能源行业,而是给了他很大的自由度去管理不同产品、研究不同领域,这对于喜欢新鲜事物的姚志鹏来说无疑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与此同时,也满足了他对探索未知领域的渴求,“社会生活新趋势是一个时代最大的投资红利。” 2020 年,嘉实启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新十年投研战略升级。姚志鹏开始担任成长风格总监,团队里拥有了看机械、家电、港股、消费等全市场的资深研究员和基金经理。姚志鹏也由此把另一只脚迈出了新能源,组合里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航空、军工、消费电子等行业的身影。 在姚志鹏看来,愈加清晰的组织架构带来的高效运转,也让他得以把一只脚迈出新能源,寻找更丰富的收益来源。 02 投资理念:前瞻深入 2018年,姚志鹏遭遇了职业生涯中最大的回撤,自此便把中周期行业景气度的判断放在了重要位置。 2017年底时,姚志鹏管理着两只行业主题股票型基金,对市场不乐观的他出于防守目的,决定买一些估值低、中长期有成长性的公司来度过接下来的一年,于是选择重仓太阳能相关标的,仓位一度达到近40%。不料,2018年5月,受光伏新政的影响,光伏相关上市公司接二连三大跌,阳光电源一度跌去了70%。这一政策风险,让光伏上市公司高管都始料未及,而与他们有着强烈共情的姚志鹏自然也没能躲过这次重挫。 如果没有突如其来的政策黑天鹅,姚志鹏认为这些基本面好且便宜的公司,即使在2018年的熊市,也能有百分之十几的增长率。可惜,市场在坏消息面前从来不留情面。 从那以后,姚志鹏开始反思,要用趋势的力量来保护自己,即使看好某些行业,也不要单一重仓。 姚志鹏认为,投资是高度不确定的事,趋势的力量能让自己尽可能地“赚大钱、亏小钱”,而最大的趋势就是成长红利。就像海外消费品牌潮流在2015年前是MK、coach,后来演变为lululemon,越是代表一个时代“时髦”的生活方式,越是容易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流逝。这种趋势判断不是市场博弈、跟风炒热点,而是对一年半甚至三五年时间的中周期行业景气度进行研判。 当赚钱的大方向找到了,就是挑选公司了。成长赛道里“好公司”和“坏公司”的差别是指数级的,因此,粗筛之后还要精选“能打赢的公司”。 2016年,姚志鹏在研究了大量公司后发现了一个共性,无论是太阳能或是新能源汽车公司,它们的初始成本非常大,但边际成本在随着技术迭代不断下降,而一旦资源约束被突破、效率问题被解决,这些公司将会产生爆发性增长,姚志鹏投资“宁组合”的信心便由此诞生。 但企业要保证自己不在周期结束后被遗忘,除了乘上趋势的风,还需要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做底层支撑。因为趋势也是波动的,前途再光明,道路也坎坷。优秀的企业家在应对不确定的天灾人祸时,也总能找到应对方案。 姚志鹏调研时发现某光伏龙头企业的管理人,对公司每一个参数的影响都非常清晰,每次交流都是在谈论企业成本降到了多少、如何将产品铺向全世界,把一个企业家的格局体现得淋漓尽致。 如果说,最优秀的企业家都不能应对行业遭遇的风险,那么其它人更难保证企业的良好运行,这也是姚志鹏更钟情于龙头而非龙二的主要原因。长期来看,龙二、龙三的企业创造力、盈利能力都比不上龙头,即使龙二可能看起来更便宜、弹性更大,但它们蕴藏的风险也会更大,有时“便宜有便宜的道理”。 因此,在估值合理范围内,买入能持续战胜对手的公司才是成长投资的最关键。 而对于组合回撤的控制,除了行业分散投资外,姚志鹏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及时发现企业基本面的下行拐点,当企业基本面出现问题,估值又很贵的情况下,就要考虑卖出了。 姚志鹏说,“我不会去追最后一点上涨空间。” 03 产业认知:关注变化 过去两年,新能源的出圈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讨论能源革命,但在早期,新能源公司由于体量很小,并未受到市场重视,而去研究这些“小破公司”的行为也被主流机构嗤之以鼻。 2014年,发朋友圈表示“能源革命一定会来”的姚志鹏被卖方泼了盆冷水,不受主流观点影响的他依然保持对新能源的乐观态度,继续研究相关的投资机会,还在2020年劝周围朋友珍惜4000亿的宁德时代。 如今,宁德时代的市值已突破1万亿,新能源产业边缘的小公司也逐渐被主流机构纳入研究框架,昔日的卖方被“打脸”,姚志鹏的判断得以证实。 但随之而来的新问题是,赛道愈发拥挤,投研越发内卷,如今的新能源还值得投资吗? 姚志鹏亲历了新能源在二级市场从孤寂到出圈的过程。从产业端,他看到的是如今新能源产业一些细微的创新点就能牵动化工、有色、电子、汽车零部件等多个行业的发展,就如同早期的房地产带动建筑建材、家居家电、轻工甚至高端白酒等板块的上涨一样,这种产业联动效应,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投资机会。 不过,投资是另一回事。 姚志鹏认为对于一些已成长为庞然大物的枢纽级、战略级的新能源公司,需要不断地进行动态评估,判断它们是否达到了行业临界点、还能有多大的上涨空间。除此之外,还要动态评估一些龙头企业的边际变化,看看它们的基本面能否驱动股价进一步上涨。 对于二级市场的基金经理来说,投资的关注点也会随着新能源各细分产业发展的变化而不同。比如发电端的光伏、用电端的新能源汽车等,所处产业周期具体位置会不同。 目前成长性最好的是新能源车产业链,对应优秀企业的机遇也是层出不穷的。电动车当前还处于渗透率不断爬升的过程中,未来技术是否会升级、是否追求智能化,还需要不断跟踪研究;届时,再投资新能源车,就不会是单纯的制造业投资了,而可能是投资基于新能源车的共享服务公司、软件公司等,这便是产业联动带来的影响。 对于产业链的每个部分,姚志鹏在组合上也有自己的表达。 目前姚志鹏的持仓更多集中于锂电池环节,对上游资源股、下游整车的布局很少,主要原因是,他认为锂电环节增速最快、最具竞争力。上游资源股姚志鹏曾在景气底部买入过,只赚一段趋势上涨的钱,不赌趋势在顶部的持续性。而下游整车竞争格局尚不明朗、确定性不足,需要等到这些电动车企业进入自我出清周期、趋势已经形成时他再进去。 “我在等待下游整车趋势出来的一刻。当那些公司中跃过关键销量时候,谁跑到前面,我们就会去做布局。” 04 尾声 从业十多年的姚志鹏,十分健谈,聊天的时候,总是能密集输出,这是性格使然。他热爱一切新鲜事物,喜欢拥抱变化、不畏挑战,“本科学的是化学,化学就是研究变化的东西”。这种性格特质在研究日新月异的科技成长行业时无疑是加分项。 而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奋调研是他挖掘优秀企业的基础。去年,姚志鹏在路上的时间,有 100 多天,光是飞行次数就达到90次。在与企业长期保持跟踪和验证的过程中,他也更加相信自己买的企业“不会坑自己”。 今年以来,新能源板块的跌幅超过20%,市场中充斥着悲观与恐慌的情绪,这是市场恒久的周期性底色。而对于职业基金经理来说,牛市也好,熊市也罢,坐在板凳上,狠下基本功的问题仍然还是那一个——挖掘穿越周期的优质企业。 当下也正是基金经理们面临回撤考验的时期,如何基于行业变化不断自我迭代,做出新的研究,也是姚志鹏要交出的答卷。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责任编辑:冯体炜 |
上一篇:帅丰电器2021年净利同比增长27% 拟10转3派13.9元
下一篇:博时基金 陈奥、刘思甸:四月决断规避风险 二季度当布局权益类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