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年中首席展望广发基金刘格菘:估值不是买卖资产的理由 2021年A股市场走势一波三折,下半年开局也并未如股谚说的“五穷六绝七翻身”,7月末的突然回调更是令未来走势疑窦丛生。牛年下半场,牛市能否继续?近日,澎湃新闻记者专访多名券商首席策略分析师、首席经济学家,明星基金经理,把脉牛年下半年新主线,挖掘牛市新机会,展望下半年市场新走向。 本期刊出的是2019年公募基金业绩冠军——广发基金高级董事总经理、成长投资部总经理刘格菘的专访。 “三季度以来,A股市场的结构出现分化,有些资产在低点之后又创出新高,但也有些资产在反弹过程中走势比较有压力,我认为,这一阶段的市场波动跟业绩预期和景气度变化相关。”对于近期市场的走势,刘格菘认为,有些公司的盈利增速不如市场预期得那么靓丽,但估值又处于相对高位,投资者的预期出现分歧,由此导致波动加大。 不过,在刘格菘看来,下半年的市场大概率是震荡市,核心是要看市场结构,通过选行业、选公司来获取Alpha。具体而言,未来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包括:流动性、企业盈利和上市公司质量。 具体到行业板块,从供需格局角度分析,刘格菘关注A股中具有“全球比较优势”的制造业资产,包括光伏、新能源车、化工龙头、面板、部分性价比较好的医疗服务等行业。 “目前,中国制造业通过自身的制造成本、产业链响应、工程师红利、研发实力、企业家精神等优势,构筑起强大的护城河。”刘格菘坦言,这将是未来全球复苏的重要供给力量,成长空间广阔。 关于当下最为热门的新能源产业链,估值和性价比是近期市场激烈讨论的话题,而在刘格菘看来,评估性价比,要结合景气度。 “很多人觉得性价比是看估值水平,但我觉得不是从静态角度看估值,估值一定是变化的过程,估值是一个结果,不是我们买入或卖出一个资产的理由。”刘格菘认为,估值是全市场预期交易出来的结果,这背后关系到行业景气度的变化。 对于市场关注比较多的光伏、新能源汽车,刘格菘认为,从性价比的角度,光伏相对处于比较好的阶段。从中长期来看,这两个行业可能都会经历需求预期快速爆发之后,产业链的供应链价格出现波动的情况。 在外界的认知中,刘格菘选股能力强,他代表了最“成长”的一类基金经理,说他是“成长一哥”可能并不为过。但与外界认知不同的是,他的投资框架并不是传统的自下而上选股型,他的成长也并不局限于科技成长,而是更多元、更包容的泛成长。 2019年,刘格菘迅速崛起,加入“顶流基金经理”阵营。他掌管的广发双擎升级以121.69%的收益获得2019年全市场冠军,不仅如此,他还一人独揽了当年的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前三名。 不仅如此,刘格菘当前在管的5只基金中,除了2020年1月成立的广发科技先锋外,Wind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初到2021年7月末,4只基金的净值增长全部超过200%,其中,广发创新升级和广发双擎升级净值增长更是超过315%。 以下是澎湃新闻记者与刘格菘的对话内容(略有编辑): 一、澎湃新闻:2021年A股市场走势一波三折,尤其是到了7月末A股突然再度杀跌,你对于行情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市场突然下跌?刘格菘: 春节后的波动,主要是由于疫情得到阶段性控制后,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快速上行,市场对全球流动性的预期发生了变化,觉得全球流动性是不是要出现拐点,导致春节后市场出现明显的调整。 三季度以来,A股市场的结构出现分化,有些资产在低点之后又创出新高,但也有些资产在反弹过程中走势比较有压力;我认为,这一阶段的市场波动跟业绩预期和景气度变化相关。有些公司的盈利增速不如市场预期得那么靓丽,但估值又处于相对高位,投资者的预期出现分歧,由此导致波动加大。 二、澎湃新闻:目前已进入8月,你对8月A股的走势有怎样的预判?接下来到年底,整体怎么看?刘格菘: 我觉得今年下半年的市场大概率是震荡市,核心是要看市场结构,通过选行业、选公司来获取Alpha。具体而言,未来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有几方面。 一是流动性。流动性有狭义流动性和广义流动性之分,狭义流动性是指大家对美联储货币政策、我国央行货币政策的预期,目前来看,市场对下半年流动性环境的判断比较一致,趋向偏好。广义流动性是居民中长期资产配置的大方向,从居民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房地产作为过去很多年居民资产配置的最主要渠道,现在这个趋势正在向资本市场转移,优秀上市公司的股权,也就是权益资产或将成为居民配置的大方向。 二是企业盈利。我国有不少行业的景气度比较高、龙头公司建立了比较优势,未来有望分享到行业的成长红利;例如,全球比较优势制造业板块中的光伏、面板、新能源、化工龙头等,这些板块的龙头公司正处于高速成长期,预计未来3-5年的盈利稳定性、持续性都有比较好的表现。 三是上市公司质量。上市公司质量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这几年证券市场改革做了很多工作,包括科创板上市,注册制落地,有利于推动证券市场的发展,这意味着未来有更多优秀的公司会进入A股市场,可以给投资人提供更多选择。 三、澎湃新闻:你认为哪些行业板块在年内会更有机会?原因是什么?刘格菘: 目前,全球各国基本上已经适应了控制疫情与经济复苏同步的节奏,疫情后的复苏依然是隐含的主旋律。从供需格局角度分析,我关注A股中具有“全球比较优势”的制造业资产,包括光伏、新能源车、化工龙头、面板、部分性价比较好的医疗服务等行业。 全球比较优势制造业,简单来说即为供应链大部分在国内、需求面向全球的制造业,其需求具有不可替代性,供给由于国内高效的组织动员能力,可以快速响应全球复苏需求的资产。目前,中国制造业通过自身的制造成本、产业链响应、工程师红利、研发实力、企业家精神等优势,构筑起强大的护城河。这将是未来全球复苏的重要供给力量,成长空间广阔。 过去一段时间我调研的制造业比较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过去十年,很多公司在经历了比较严峻的竞争环境后,竞争格局出现很大变化,龙头公司的成长速度、壁垒、成本控制优势、技术引领优势都已显现出较强的不可替代性,这种公司在行业中已经建立了比较强的护城河,从整个行业格局来看,我看到很多行业的供给格局的集中度比较高。这些公司成长为中国的龙头之后,未来跟世界上其他企业竞争,也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我在一季报中讲过制造业成长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0到1”阶段。这个阶段大家看到未来这个方向需求很好,但是由于技术初创,加上设备还要摸索;在这个过程中,竞争比较激烈,看不出来谁在未来会成为龙头。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护城河不宽,但是大家都在市场中争取沿着自己看好的方向做大做强。 第二个阶段是“从1到10”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市场需求开始爆发,行业技术基本定型,龙头公司的地位开始显现,这个阶段中会有很大的扩产动力,跟“从0到1”阶段的企业比,扩产能力也有很大提升,供给格局全面提升。“从1到10”是龙头企业加速成长的过程,这个阶段中可能有些企业也会面临技术更迭或者某些环节出现问题,之前积累的竞争优势被竞争对手挤掉,这个阶段还是有一些不确定性,但是跟前一个阶段比,龙头公司的地位和未来成长的不确定性大幅降低。 第三个阶段是企业“从10到N”的阶段,这也是从投资角度看最好的阶段。这个阶段行业供给格局已经定型,龙头公司已在行业中建立了竞争优势,制造成本、技术积累、研发优势、工程师红利、整个产业链的响应速度都让龙头公司越来越强大,这个阶段只要需求还在快速成长,行业的需求和红利大多都被龙头公司所分享。 四、澎湃新闻:你在二季度末的十大重仓股中,持有“光伏茅”隆基股份,能谈一下对光伏板块的看法吗?看好的逻辑是什么?刘格菘: 我在2020年一季度开始买光伏,那个阶段只有很少人看好。当时的核心逻辑是行业供给结构优化,龙头公司有比较优势。 首先,过去10年间光伏上网成本下降90%,已接近平价上网,同时光伏发电占比2%不到,而欧洲光伏已进入平价上网。从需求看,中国的需求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这个格局一定会发生变化。从电站投资角度,这个资产对投资方来说每年有7-8%的稳定回报,这决定了终端需求;在银行利率下降阶段,电站投资的成本会下降。这是行业的长期价值。 其次,从中期角度看,在疫情影响下,2020年一季度,市场预期国内装机量会下降,行业龙头公司业绩会下滑,其估值降到十几倍。如果需求恢复,资产性价比会很高。另外,如果国内经济增长存在压力,投资端不会刺激“老基建”,而是启动“新能源+新基建”政策。 长期来看,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光伏行业未来发展空间较大,且竞争格局稳定,受益的主要是一体化的龙头公司;中短期来看,目前一些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行业有一些产能瓶颈,一旦将来原材料价格出现松动,光伏板块的供给可能会出现一些变化。 五、澎湃新闻:你在二季度末十大重仓股中出现了新能源股,对新能源车这个行业怎么看?是否会觉得估值过高?刘格菘: 谈到新能源车行业,必然要关注估值和性价比的问题。性价比要结合景气度,很多人觉得性价比是看估值水平,但我觉得不是从静态角度看估值,性价比要结合景气度。估值一定是变化的过程,估值是一个结果,不是我们买入或卖出一个资产的理由。估值是全市场预期交易出来的结果,这背后关系到行业景气度的变化。 怎么看景气度?景气度能持续多久?横向怎么比较各行业之间景气度的差异?跟供需格局有很大关系,供需格局框架是分析景气度最好的方法。 现在市场讨论比较多的是光伏、新能源汽车,从性价比的角度,我认为光伏相对处于比较好的阶段。未来,这两个行业可能都会经历需求预期快速爆发之后,整个产业链的供应链价格大幅波动的情况。 六、澎湃新闻:你提到中国的优势制造业,除了新能源产业链,有没有其他行业值得我们关注?刘格菘: 传统行业中也有很多制造业,它也经历了过去“从0到1”“从1到10”,再“从10到N”的发展阶段,比如面板行业从技术追赶进入到成本领先阶段。 “从0到1”开始,过去中国没有面板行业,早年这些企业在技术、材料采购成本、设备、生产工艺等方面,与日韩企业相比有很大差距。这个阶段面板行业在资本市场眼里的盈利波动比较大,亏损频发,只能靠融资做大产业。 进入第二个阶段,我国企业还在加速扩产,日韩企业对我们的领先优势越来越小,技术追平之后,我们开始投更高世代的面板产能,跟日韩企业比,我们的优势就慢慢显现。在这个阶段,这些制造业企业虽然不会像第一个阶段那样经常有亏损,但盈利周期波动依然比较大。 当前,面板行业正逐步进入第三个阶段。中国企业不需要扩产,日韩企业在慢慢退出,因为我们高世代产能在世界上是领先的,我们的综合成本优势比过去领先的日韩企业要低很多,只要需求能维持相对稳定,这个阶段的面板行业就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10到N”。 七、澎湃新闻:能否介绍一下个人的投资风格,会通过哪些指标判断市场?刘格菘: 我属于中观配置的风格,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做行业比较,争取选4-5个行业进行重点配置。在研究时,我面向所有行业寻找机会,每个板块都会花精力看。因为不带偏见地看每一个行业,才不会形成路径依赖,不会错过任何一个大方向的机会,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行业非中性配置。 其中,一类是供需格局发生明显变化的行业,如受益于需求扩张或供给收缩的板块。另一类是供需格局稳定、景气度比较高的行业,但前提是估值扩张处于可接受范围内。 板块供需格局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是可遇不可求的,一旦出现,就是产业趋势投资的起点,比如2012年的安防、2013年的新兴互联网、2017年的消费升级、2018年的养殖行业、2019年的半导体等。 八、澎湃新闻:你现在出差调研多吗?一天的工作时间是怎么安排的?刘格菘: 我们常说,投资组合是基金经理认知的变现,这个认知包括知识结构,覆盖行业的广度,对市场的理解等。这些年来,我也一直在努力扩大覆盖的行业广度,完善知识结构,力争更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市场机会。 特别是在管理大规模基金时,如果自己擅长的方向没有机会,怎么办?靠研究员,靠同行圈子的资源,这都不是自己的核心能力。 核心实际上是自己要构建一个开放式的框架,不断学习新的东西、掌握新的东西,然后不断打破这些东西,让新的东西进来,扩大自己的能力圈,堵上投资能力的“盲点”。 所以现在工作日程安排得也很满,听各个行业的路演、参与调研、跟上市公司聊,把自己扎根到行业和公司当中。 虽然日常的工作强度很高,但我还是想尽可能抽出一点时间看看书,比如产业方面的书籍,也会看哲学层面的东西,这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投资,理解这个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帮助。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责任编辑:陈悠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