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芳源股份登陆科创板,上市首日大涨640%,成为科创板又一只主打锂电池材料的热门股。这对芳源股份创始人、董事长罗爱平而言,无疑是一大肯定与告慰。“2002年,我以大学教授的身份创业,当时有不少人感到惋惜。我那时确实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但还是勇敢地迈出了那一步。” 这一步,让中国多了一位科创型企业家。在创业前,罗爱平一直从事有色金属分离提纯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抱着促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想法,他创立了芳源股份。回顾创业经历,他有一点感触颇深:科学家创业要选对行业和客户,因为跟随其成长往往会事半功倍。 科学家创业要选对行业 罗爱平创业前不仅是大学教授,而且是广东本地的环保专家。彼时,广东一些金属表面处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随意排放废弃的有色金属。作为环保专家,罗爱平每每看到这种乱象,就会心生忧虑,这些废弃的有色金属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处理方法?能不能循环利用、变废为宝?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002年,一心想将所学匹配社会发展需求的罗爱平创立了芳源股份,该公司最初从事镍、钴等废弃金属资源循环回收综合利用。 由于罗爱平此前已积淀不少科研实力,芳源股份成立之初就被注入技术创新基因。截至今年6月22日,公司取得专利41项,包括9项发明专利。其中,以“萃杂不萃镍”技术为代表的专利,改进了国内镍湿法冶金行业的工艺流程,降低了高纯硫酸镍的制造成本。 不过,科学家创业有个特点,就是技术优势突出,商业化能力有所欠缺。罗爱平认为,科学家创业要选对行业,公司跟随行业发展有更多成长机会,也有助于解决商业化能力有所欠缺的问题。 如今,芳源股份结合此前业务并顺应新能源汽车发展潮流,从事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和镍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用于锂电池和镍电池的制造,并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动工具、储能设备及电子产品等领域。 今年上半年,芳源股份NCA(镍钴铝酸锂)三元前驱体、NCM(镍钴锰酸锂)三元前驱体、硫酸钴等产品销量增加,预计实现营业收入8.3亿元至8.8亿元,同比增长182.90%至199.94%;归母净利润4000万元至4500万元,同比增长867.38%至988.30%。 大客户战略带来全面提升 芳源股份能走到今天,一个重要原因是坚持大客户战略,在公司产能规模受限的情况下,集中主要资源,保证对优质客户的供应。 罗爱平介绍,从产业链发展情况看,国内外动力电池市场集中度都很高,排名前十的电池企业占据了逾八成的市场份额。上游企业想要快速发展,必须要实施大客户战略。 芳源股份正是借助与松下的合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7年,公司开始向松下销售高镍NCA三元前驱体,用于制造高能量密度三元锂电池,最终应用于特斯拉电动汽车。到了2018年,芳源股份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38.08%。 此后,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松下对芳源股份产品的需求逐步加大。芳源股份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公司NCA三元前驱体贡献毛利占主营业务毛利的比例分别为83.98%、94.17%和91.89%,是公司最主要的盈利来源。 此外,通过与松下的合作,芳源股份获得了全方位提升。罗爱平表示:“松下对供应商产品的品质要求很严格。芳源股份经过两年努力,才在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获得了松下的认证。” 目前,芳源股份正加快与其他大客户的进一步合作。招股书显示,公司正与贝特瑞、天力锂能、科恒股份、杉杉能源、三星SDI及当升科技等客户进行合作开发,以提高NCM三元前驱体的销售量。 借力资本市场抢抓行业机遇 当下,产能受限已成为芳源股份一大发展瓶颈。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企业的产能扩张,芳源股份凭借在高镍NCA三元前驱体技术上的优势,主要客户订单不断增加,现有产能无法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高端化、定制化需求。 罗爱平认为,对于公司所处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可以清晰地预判之后有大量需求。公司要抓住商机快速扩产,才能形成规模效益。快速扩张对资源和资金有大量需求,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助力。 芳源股份计划将募集资金投向年产5万吨高端三元锂电前驱体(NCA、NCM)和1万吨电池氢氧化锂项目。其中,5万吨高端三元锂电前驱体(NCA、NCM)项目的实施,将极大缓解公司供应紧张的局面,充分发挥公司高镍三元前驱体的技术和先发优势,并提升高镍三元前驱体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三元前驱体是三元正极材料的核心材料。近年来,随着三元正极材料的出货量不断提升,三元前驱体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长。高工产研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三元前驱体需求量为33.4万吨,预计到2025年将达148万吨,2019年至2025年的复合增长率为28.2%。 “公司及同行业上市公司将持续扩产,以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稳健发展,在发展中求共赢。”罗爱平充满信心地表示,芳源股份上市后将迎来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 |
上一篇:聚焦高精度导航定位应用开发 华测导航上半年净利增104.64%
下一篇:全文西部利得基金陈保国:以绝对收益理念把握碳中和和制造业转型..